二、性质与作用
《工程实践》(一级项目)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气象探测方向)的核心专业必修实践课程。该课程作为本专业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主线,贯穿第2至第6学期整个教学过程。课程内容综合了大气探测、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数理基础等多个课程群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入工程设计理念,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气探测方向)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本课程的内容按照学生在不同阶段知识结构的变化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推进,基本原则是从原理到实践、从简单到复杂、从模拟到数字、从一般到智能,使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
三、培养目标与标准
通过本一级项目的实践,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数理基础理论和大气探测技术相结合,解决大气探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设计,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等人际交往能力。
本课程具体完成培养方案中2.1、2.2、3.1和3.2指标:
注:该表所列指标可对照培养方案中所列指标来解释。I:介绍,指从教、学活动中、从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多种信息渠道获得知识,侧重知识的获取,没有实训要求。T:讲授,指教、学活动中由教师引导开展的基础测试或练习,匹配有课程讨论、课后研讨等环节。U:运用,指以学生为主导,通过实练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匹配有课程的三级项目或其它实践环节。
四、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在2-6共5个学期内完成,设计项目是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气探测方向)的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和学习成效的期望而设计的,旨在从实践中学习和领会具有共性的大气探测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将其宽泛的普适性落实到具体的实验项目和可操作的工程实践中,形成学习、实践、巩固、提高的氛围和途径,培养出具有一定气象观测工程能力的人才。

五、报告撰写要求
项目报告参照附录—课程项目报告模板撰写。
六、考核与成绩评定
七、其他说明
本课程每学期的设计任务具有连贯性,即本学期设计成果是下一学期设计的基础,因此要求每组7~8名学生在分组后不能随意换组,特殊情况下需换组时必须经学院审核同意。
撰写人:马尚昌 院(部、中心)教学主管签字(盖章):
2011年 03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