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气象观测实践》实践教学大纲


《综合气象观测实践》实践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

综合气象观测实践

Integrate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Practice

课程编号

EE350162

学分

1

课程类别

□核心 ■必修 □任选 □限选

执行学期

6

课程学时

及其分配

总学时

学时分配

16

讲授

0

实验

16

实习

0

上机

0

开课单位

电子工程学院电子工程教研室

适用专业

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气象探测方向)

对应培养标准

2.1 工程推理及解决问题能力

2.2 工程实践所需的个人能力及态度

先修课程

气象探测原理

教材与

参考文献

参考教材:

[1]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国气象局,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

[2] 现代气象观测,张霭琛,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 大气探测原理,张文煜等编著,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二、性质与作用

《综合气象观测实践》(二级项目)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气象探测方向)在第6学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为集中性教学实践环节。内容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雨量、气压、蒸发、辐射、地温、日照等气象要素的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实践,侧重培养学生综合气象观测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从事气象观测工作积累实践经验。

三、培养目标与标准

通过本二级项目的实践,提高学生综合气象观测实践操作能力,熟悉观测方法和观测规范,并了解气象观测仪器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在实践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具体完成培养方案中2.12.2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教学方式

2.个人能力和专业能力

2.1 工程推理及解决问题能力

2.1.1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描述问题的能力

TU

2.1.2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的能力

2.1.3 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

2.2 工程实践所需的个人能力及态度

2.2.1 工程实践所需的主动性、创新思维、适应力及应变能力

2.2.2 较强的求知欲

2.2.3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注:该表所列指标可对照培养方案中所列指标来解释。I:介绍,指从教、学活动中、从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多种信息渠道获得知识,侧重知识的获取,没有实训要求。T:讲授,指教、学活动中由教师引导开展的基础测试或练习,匹配有课程讨论、课后研讨等环节。U:运用,指以学生为主导,通过实练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匹配有课程的三级项目或其它实践环节。

四、内容与学时分配

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内 容 提 要

项目学

项目性

实践形

项目类型

每组人数

其他说

1

温度的观测

1、空气温度、最高温度表和最低温度表观测;

2、曲管地温和直管地温及地表温度、地表最高最低温度的观测;

3、课后提交实践报告。

2

必选

实验

综合

1

课内完成

2

空气湿度的观测

1、干湿球温度表测湿观测;

2.毛发湿度计测湿观测;

3、自动气象站上湿度传感器测湿观测;

4、课后提交实践报告。

2

必选

实验

综合

1

课内完成

3

地面风的观测

1、了解风速风向传感器的原理结构;

2、风速风向传感器的观测;

3课后提交实践报告。

2

必选

实验

综合

1

课内完成

4

气压的观测

1、动槽水银气压表和定槽式水银气压表的观测;

2、空盒气压表和空盒气压计的观测;

3、自动站气压传感器的气压观测;

4、课后提交实践报告中,要求按照观测时间和地点的相关参数进行本站气压订正和海平面气压订正。

2

必选

实验

综合

1

课内完成

5

降水和蒸发的观测

1、了解各种降水传感器的原理结构;

2、了解蒸发传感器的原理结构;

3、各种降水传感器的观测并进行数值比较;

4、蒸发传感器的观测;

5、课后提交实践报告。

2

必选

实验

综合

1

课内完成

6

能见度观测

1、了解测量能见度的各种传感器的原理结构;

2、人工观测能见度;

3、自动观测能见度;

4、课后提交实践报告。

2

任选

实验

综合

1

课内完成

 

二选一

7

云的观测

1、了解云的形成和各云层及其类别的特征,掌握云状判别、云量、云高和云的观测记录方法;

2、云的观测(判定云状、估计云量和测定云高。写出各种云状类别及其国际缩写符号)。

2

任选

实验

综合

1

8

辐射的观测

1直接辐射的测量;

2、天空散射辐射、反射辐射、总辐射的测量;

3、净辐射的测量;

4课后提交实践报告。

2

必选

实验

综合

1

课内完成

9

自动气象站观测

1、了解地面气象观测站使用的自动气象站基本技术性能;

2、学会使用ossom2004软件;

3记录当时自动站观测的时间和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进行比较;

4、课后提交实践报告。

2

必选

实验

综合

1

课内完成

五、报告撰写要求

实验报告参照附录—课程实验报告模板撰写。

六、考核与成绩评定

考核环节

考核内容及方式

百分比

平时考核

实验的考勤状况,学习态度等综合评分

30%

实践考核

上机的准备情况、现场操作、提问的情况,各项比例为:1:1:1

40%

期末考核

实验报告考核(包括8个实验报告,每个5分)

30%

七、其他说明

本课程对指导教师选题的要求: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设计地面气象观测的基础性实验,并提出实验要求安排实验进度,完成实验的指导。

本课程对学生的要求:本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要求了解各个要素的观测规范和观测方法,并完成相应的实验报告。

  撰写人:蒋娟萍              院(部、中心)教学主管签字(盖章):

                                                       20113

上一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大纲 下一条:《环境常用软件》实验教学大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