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果奖】2021年自然灾害防治专业群校级教学成果奖


自然灾害防治专业群2021年校级教学成果奖一览表

序号

申报成果名称

成果完成人姓名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

一等奖名单(6项)

1

“四平台、四融合”的地方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余敏明、朱明、何建新、舒红平、方睿、吴文娟、何晋、杨定宇、张仕斌、程科

联合申报

2

根植立德树人,服务国家需求的大气科学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

华维、范广洲、张宇、张小红、刘琰琰、周筠珺、肖天贵、曾胜兰、李金建、王伟

大气科学学院

3

“三主线、四层次、多协同”的地方工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王建波、朱竞羽、易平、李代伟、赵建、罗怡、吴涛、张秀芳、陈盈虹

工程实践中心联合申报

4

多层次多模式的高校创新方法人才培育体系建设与示范——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

何晋、张晓亮、方睿、张素娟、杜国宏、蒋守光、陆继庆、曾祥萍、吴四九、朱明

区块链产业学院联合申报

5

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绿色生态,形成创新型微波人才培养体系

杜国宏、曹俊友、唐涛、牟翔永、文继国、孙筱枫、赵远

电子工程学院

6

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GIS开发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实践——基于“SPOC+任务驱动”模式

柳锦宝、王增武、仙巍、王永前、刘志红、陈军、喻亮、褚永彬、卢晓宁、冯文兰

资源环境学院

二等奖名单(3项)

1

新工科视角下“服务需求、成效导向”电子信息工程一流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杨玲、陈子为、杜国宏、史朝、张福贵、王海江、李荣强

电子工程学院

2

新工科背景下,以课程为基础,科技竞赛为牵引,产教融合为平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杨笔锋、王建波、曾祥萍、蒋守光、孟芳

工程实践中心

3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探索与设计

郭俊元、刘盛余、柳锦宝、徐成华、程庆锋、黄杨、信欣、邹长武、谭显东

资源环境学院

三等奖名单(11项)

1

构建气象科普育人体系 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缪燕平、阮丽娜、周意超、肖艳、张福贵、鲁波、杨勇、孙秀斌、卢会国

电子工程学院

2

大气动力类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陈樟、华维、毛文书、杨泽粟、李扬、李潇

大气科学学院

3

“双一流”背景下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深化改革与实践

郭俊元、刘盛余、徐成华、柳锦宝、杨迎春、信欣、刘洁(资环)、杨怀金

资源环境学院

4

环境专业基础化学及实验课程的立体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余静、杨迎春、徐成华、陈超(资环)、孙静、杨怀金

资源环境学院

5

以本为本,产学研赛多位一体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建设与改革

王增武、柳锦宝、褚永彬、卢晓宁、冯文兰、仙魏、陈军、龙银平、喻亮

资源环境学院

6

面向成渝地区射频微波产业发展的专业建设改革与实践

唐涛、牟翔永、杜国宏、曹俊友、文继国、孙筱枫、赵远

电子工程学院

7

《大气物理学》系列教材建设(教材)

周筠珺、赵鹏国、张婕、蔡宏珂、封彩云、孙凌、李茂善、肖国杰、韩琳、王超(大气)

大气科学学院

8

《信号与系统》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

王海江、王福增、徐梓欣、杨玲、毕务忠、陈红艳

电子工程学院

9

基于“案例-研讨-项目设计”式《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一体化教学模式

刘盛余、刘洁(资环)、刘雨露、刘建英、徐成华、张雪乔

资源环境学院

10

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王伟、张宇、张小红、华维、刘琰琰、周欣(大气)、李扬、封彩云、付丽娜、尹欣

大气科学学院

11

新工科下电子类专业《TRIZ创新方法》课程建设

张素娟、蒋守光、彭莉、陆继庆、佘会莲

电子工程学院


上一条:【教改项目】2018-2021年自然灾害防治专业群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名单 下一条:【教学成果奖】2021年自然灾害防治专业群四川省教学成果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