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
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
课程编号 |
ES124020 |
学分 |
3 |
课程类别 |
■核心 □必修 □任选 □限选 |
执行学期 |
6 |
课程学时 及其分配 |
总学时 |
学时分配 |
48 |
讲授 |
48 |
实验 |
0 |
实习 |
0 |
上机 |
0 |
开课单位 |
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 |
适用专业 |
环境工程 |
对应培养标准 |
1.3.1 掌握大气颗粒物,以及气态污染物控制方法,控制技术,脱硫除尘设备计算等;2.1.1发现大气污染问题,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建议;3.1.5 组建技术团队的能力。 |
先修课程 |
环境工程流体力学、环境工程原理 |
教材与 参考文献 |
推荐教材: [1]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2版),郝吉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参考教材: [1]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蒋文举、宁平等,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2] 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Noel de Nevers,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蒲恩奇,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
|
|
|
|
|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属核心必修课。本课程理论严谨、系统性强。其任务在于将《环境流体力学》、《化工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应用到大气污染治理中来,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大气污染治理相关的工作提供一定的适应能力与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环境工程流体力学”、“环境工程原理”等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学习应在学生掌握一定化工单元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与此同时,本课程为后续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环境工程实习”等课程以及学生的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目标与标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一)从内容上,使学生牢固掌握大气污染的基本内容,燃料燃烧污染物的产生量计算,粉尘和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技术,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常用的处理技术,废气净化系统设计等内容。
(二)从能力方面,使学生认识、掌握各种除尘设备的设计和选型以及各种气态污染物治理设备的设计计算。
本课程具体完成培养方案中以下指标,重点完成指标1.3、2.1.1、3.1.5。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教学要求 |
1. 技术知识 |
1.3 高级工程基础知识 |
1.3.1 掌握大气颗粒物,以及气态污染物控制方法,控制技术,脱硫除尘设备计算等 |
I、T |
1.3.2综合设计 |
2. 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和态度 |
2.1 工程推理和解决问题 |
2.1.1发现大气污染问题,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建议 |
T、U |
2.1.5 能够分析综合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形成总结性建议 |
3. 人际交往能力 |
3.1 团队工作能力 |
3.1.2维持团队正常工作和运行的能力,包括团队目标、议程、实施计划、基本规定,组织有效会议,实施有效交流,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 |
U |
3.1.5 组建技术团队的能力,能组建跨学科、小型团队,并充分利用相关的技术手段进行交流、展示与技术合作等 |
注:该表所列指标可对照培养方案中所列指标来解释。I:介绍,指从教、学活动中、从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多种信息渠道获得知识,侧重知识的获取,没有实训要求。T:讲授,指教、学活动中由教师引导开展的基础测试或练习,匹配有课程讨论、课后研讨等环节。U:运用,指以学生为主导,通过实练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匹配有课程的三级项目或其它实践环节。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章标题 |
章节主要内容(知识点) |
重点、难点提要 |
学时 |
其他说明 |
第1章 绪论 |
1、大气与大气污染 |
重点:大气污染物的分类和来源,空气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2 |
讲授 |
2、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 |
3、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 |
第2章 燃烧与大气污染 |
1、燃料的性质 |
重点:燃料燃烧和大气污染的关系、燃烧过程中污染物的形成与控制。燃料燃烧烟气排放体积计算方法和烟气中污染物浓度计算方法。 难点:燃料燃烧烟气排放体积计算方法和烟气中污染物浓度计算方法。 |
2 |
讲授 |
2、燃料燃烧过程 |
3、烟气体积及污染物排放量计算 |
4、燃烧过程中硫氧化物的形成 |
1 |
5、燃烧过程中颗粒污染物的形成 |
2 |
6、燃烧过程中其它污染物的形成 |
第3章 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
1、颗粒的粒径及粒径分布 |
重点:粉尘粒径分布和粉尘性质与除尘效果之间的联系、净化装置的性能表示。分级除尘效率和总除尘效率之间的关系。 |
1 |
讲授 |
2、粉尘的物理性质 |
1 |
3、净化装置的性能 |
1 |
4、颗粒捕集的理论基础 |
2 |
第4章 除尘装置 |
1、机械除尘器 |
重点:各种除尘设备的除尘机理、除尘过程,除尘器的设计计算,根据不同废气合理选择除尘设备。 难点:除尘器的设计计算 |
2 |
讲授与研讨 |
2、电除尘器 |
1 |
3、湿式除尘器 |
1 |
4、过滤式除尘器 |
1 |
5、除尘器的选择和发展 |
1 |
第5章 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
1、气体扩散 |
重点:气体吸收、吸附和催化方法在净化废气方面的应用。牢固掌握:气体吸收和吸附设备的设计计算。 难点:气体吸收和吸附设备的设计计算。 |
2 |
讲授 |
2、气体吸收 |
3、气体吸附 |
4、气体催化净化 |
1 |
第6章 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 |
1、硫循环及硫排放 |
重点:硫排放和酸雨及二氧化硫污染之间的联系、燃料燃烧前脱硫和燃烧中脱硫的技术。牢固掌握:燃料燃烧后脱硫的技术。 难点:燃料燃烧后脱硫的技术。 |
1 |
讲授与研讨 |
2、燃烧前脱硫 |
1 |
3、燃烧中脱硫 |
2 |
4、燃烧后脱硫 |
2 |
第7章 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 |
1、氮氧化物性质及来源 |
重点:氮氧化物的来源、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的原理及其实现、烟气脱硝技术 难点:烟气脱硝技术 |
1 |
讲授与研讨 |
2、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形成 |
1 |
3、燃烧过程中减排氮氧化物 |
2 |
4、燃烧后减排氮氧化物 |
2 |
第8章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
1、蒸气压与蒸发 |
重点: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预防措施、各种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在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方面的应用。 |
1 |
讲授与研讨 |
2、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预防 |
3、燃烧法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污染 |
1 |
4、吸收法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污染 |
1 |
5、冷凝法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污染 |
6、吸附法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污染 |
1 |
7、生物法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污染 |
第9章 汽车尾气控制 |
1、城市交通趋势及影响 |
重点:常规汽车尾气治理方法 |
1 |
讲授与研讨 |
2、汽车尾气污染物形成与控制 |
2 |
第10章 废气净化系统 |
1、废气净化系统组成与设计 |
重点:废气净化系统的组成、废气净化系统的主要部分的设计计算和选型。 |
1 |
讲授 |
2、集气罩工作原理与类型 |
1 |
3、集气罩性能参数及其计算 |
1 |
4、集气罩设计方法 |
1 |
5、管道设计与计算 |
1 |
6、烟囱设计与计算 |
1 |
五、学业考核
考核环节 |
考核内容及方式 |
百分比 |
平时考核 |
1、学习纪律和作业完成情况 2、学习环节考察:包含课堂讨论、课堂演讲、资料调研、报告等。 |
20% |
期末考核 |
闭卷考试,范围包括教学大纲中理论教学部分的课程内容。 |
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