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

ES121242

学分

1.5

课程类别

□核心■必修 □任选 □限选

执行学期

6

课程学时及其分配

总学时

学时分配

24

讲授

8

实验

16

实习

0

上机

0

开课单位

环境工程教研室

适用专业

环境工程

对应培养标准

2.2.4具备通过实验对假设进行检验和论证的能力; 3.1.2 具备团队协作能力; 3.2.5 具备进行报告和交流的能力。

先修课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分析化学、无机化学

教材与参考文献

推荐教材: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自编

参考教材:

[1]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程,刘广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0

[2] 水污染控制技术实验实训指导,郭正,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3]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教程,彭党聪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二、实验的性质与作用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是环境工程专业的必修实验课,是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水污染治理的综合性训练,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基本原理,掌握进行水处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仪器、实验设备,掌握正确的数据处理、图表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科学严谨和开拓创新的良好学风。

三、培养目标与标准

本课程具体完成培养方案中以下指标,重点完成指标2.2.4、3.1.2、3.2.5。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教学要求

2. 个人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2.2 实验中探寻知识

2.2.3 通过实验课程可以探索相关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原理

2.2.4 通过实验可以对预期的假设进行检验并进一步论证

I、T

3. 人际交往技能:团队协作和交流

3.1 团队精神

3.1.1 实验是分组进行,需要组建高效的团队才能提高实验效率

T、U

3.1.2 实验的顺利运行需要整个团队的充分协作和正常运行

3.1.4 实验团队中需要组织者和领导者,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

3.1.5 实验项目的完成需要多种技术的配合和协作才能顺利完成

3.2交流

3.2.5 实验结果需要以图表的形式进行报告和交流

U

注:该表所列指标可对照培养方案中所列指标来解释。I:介绍,指从教、学活动中、从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多种信息渠道获得知识,侧重知识的获取,没有实训要求。T:讲授,指教、学活动中由教师引导开展的基础测试或练习,匹配有课程讨论、课后研讨等环节。U:运用,指以学生为主导,通过实练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匹配有课程的三级项目或其它实践环节。

四、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开出的实验项目详见下表:

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内 容 提 要

项目学

项目性

项目类型

每组人数

其他说

1

滤料筛分实验

滤料级配是指将不同大小粒径的滤料按一定比例加以组合,以取得良好的过滤和反冲洗效果。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测定天然河砂的颗粒粒径级配的方法,并学会绘制筛分级配曲线,掌握通过筛分级配曲线求滤料有效粒径d10以及d80和不均匀系数K80

2

必选

验证

10

课内完成

2

化学混凝实验

化学混凝法通常用来除去废水中的胶体污染物和细微悬浮物。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有水温,pH值,混凝剂种类、投加量以及搅拌速度和时间等。混凝过程的优化工艺条件通常要用混凝试验来确定,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深刻理解混凝机理并掌握试验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3

必选

设计

10

课内完成

3

污泥沉降比(SV)和污泥体积指数(SVI)的测定

沉降比和污泥体积指数是表征活性污泥沉淀性能的指标。通过本实验掌握沉降比和污泥体积指数的计算和测定方法,明确沉降比、污泥体积指数和污泥浓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控制的重要意义。同时加深对活性污泥的絮凝及沉淀特点和规律的认识。

3

必选

设计

10

课内完成

4

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实验

对于生物难降解有机废水(如染料废水)的处理,可以考虑使用活性炭吸附、化学混凝、电化学、高级氧化、微波辅助等物理化学手段进行处理。通过实验研究,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确定处理该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初步掌握用物化法治理该类废水的实验研究方法。

3

必选

设计

10

课内完成

5

内电解法实验

废水的铁内电解法处理就是利用铁-碳颗粒之间存在着电位差而形成了无数个细微原电池,在污水处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内电解法通过电化学反应和铁离子的混凝作用去除污染物。影响该处理过程的因素包括反应时间、铁碳比、pH等。通过本实验加深学生对内电解法工作原理以及处理过程影响因素的理解。

2

任选

设计

10

课内完成

6

SBR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SBR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具有投资及运行费用低、污泥易于沉淀、操作管理比较简单、脱氮除磷效果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通过本实验掌握SBR污水处理的原理和工艺流程,了解SBR法各阶段工作时间的控制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3

任选

设计

10

课内完成

备注:实验1-4为必选项目,实验5、实验6为选做项目(任选其一)。

五、实验报告撰写要求

实验报告应该包括下列内容: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设备与试剂;4、实验步骤;5、实验结果;6、思考题。

要求如实记录填写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讨论。

六、实验的考核与成绩评定

考核环节

考核内容及方式

百分比

出勤情况

教师点名

20%

现场实验

实验动手能力

50%

撰写报告

实验报告

30%

上一条:《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下一条:《特种气象观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