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课程编号

ES150322

学分

1

课程类别

□核心 □必修 □任选 ■限选

执行学期

4

课程学时

及其分配

总学时

学时分配

16

讲授

6

实验

10

实习

0

上机

0

开课单位

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

适用专业

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

对应培养标准

1.2.1掌握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2.4进行实验的假设和检验论证,分析实验结果;3.1.5实验中,进行实验操作技术的协作;4.5.1设计实验,并进行实现的过程。

先修课程

大学化学实验Ⅰ,大学化学实验Ⅱ

教材与

参考文献

推荐教材:

环境微生物实验指导书,环境工程教研室,自编,1.3万字,2011.1

参考教材:

[1]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指导,郑平,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王国惠,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3]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方法与技术王兰,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二、实验的性质与作用

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同学认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时,进一步加深理解环境微生物学课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本专业工程实践一级和二级项目开展提供理论与研究方法的指导。

三、培养目标与标准

通过《环境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显微镜使用、微生物细胞形态的观察、革兰氏染色技术、微生物纯种的稀释涂布、划线分离技术等基本操作技能;为将来生物法处理废物的工程设计打下坚实的微生物学基础和实验操作技能。

本课程具体完成培养方案中以下指标,重点完成指标2.2.4、3.1.5、4.5.1。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教学要求

1.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

1.2 相关科学知识

1.2.1掌握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I

2.2 实验中探寻知识

2.2.3进行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探索,并构建实验

2.2.4进行实验的假设和检验论证,分析实验结果

U

3.人际交往技能、团队协作和交流

3.1 团队精神

3.1.5实验中,进行实验操作技术的协作

U

4.企业和社会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系统

4.5 实施

4.5.1设计实验,并进行实现的过程

U

注:该表所列指标可对照培养方案中所列指标来解释。I:介绍,指从教、学活动中、从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多种信息渠道获得知识,侧重知识的获取,没有实训要求。T:讲授,指教、学活动中由教师引导开展的基础测试或练习,匹配有课程讨论、课后研讨等环节。U:运用,指以学生为主导,通过实练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匹配有课程的三级项目或其它实践环节。

四、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开出的实验项目详见下表:

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内 容 提 要

项目学

项目性

实践形

项目类型

每组人数

其他说

1

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和微生物的形态观察

1、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原理;

2、掌握显微镜正确的使用方法;

3、.掌握显微镜来观测细菌/微生物的个体和形态。

2

必选

操作

验证

3

课内完成

2

微生物的染色技术

1、了解微生物的染色原理;

2、掌握微生物的涂片染色操作技术;

3、掌握微生物革兰氏染色方法和步骤。

2

必选

操作

验证

3

课内完成

3

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

1、掌握培养基和无菌水的制备方法;

2、学会玻璃仪器灭菌前的准备工作;

3、了解灭菌的原理;

4、掌握高压蒸气灭菌技术。

3

必选

综合操作

验证

4

课内完成

4

土壤(水)中细菌的接种和培养技术

1、学习并掌握水样的采取方法;

2、掌握倒平板的方法;

3、掌握微生物的稀释涂平板接种技术;

4、掌握微生物的培养技术。

31

必选

操作

综合

3

课内完成

5

微生物培养物的特征观察、计数和纯培养物的分离纯化

1、通过观察实验二中的培养的菌落特征,注意掌握菌落的特点的表述(形状、颜色、大小等);

2、掌握分离纯培养物的技术;

3、了解土壤、污水和自来水不同取样处的菌落的特征。

2

必选

操作

综合

3

课内完成

五、实验(实习、设计、论文)报告撰写要求

实验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仪器、材料、实验原理、主要内容(包括操作步骤和观察结果/能用图表示的,并附图)和注意事项。实验报告的格式模板请参照附件。

六、实验的考核与成绩评定

实验的考核和成绩评定包括平时学业考核和实验报告两大部分,具体评分标准如下表:

考核环节

考核内容及方式

百分比

平时学业考核

实验的准备情况、现场操作情况、考勤等方面

30%

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报告格式、实验结果的处理等

70%

最终成绩

平时学业考核,实验报告

平时学业考核×30+实验报告×70%

上一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教学大纲 下一条:《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