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icrobiology

课程编号

ES142060

学分

2

课程类别

□核心■必修□任选 □限选

执行学期

4

课程学时

及其分配

总学时

学时分配

32

讲授

32

实验

0

实习

0

上机

0

开课单位

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

适用专业

资源环境学环境工程专业

对应培养标准

1.1.2掌握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 2.1.1认识环境问题和系统表述问题能力;2.1.5发现环境污染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或建议。

先修课程

有机化学、无机化学

教材与

参考文献

推荐教材: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王国惠,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参考教材:

[1] 环境工程微生物,李建政,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周群英,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环境微生物学,乐毅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讲述环保领域常见微生物的种类及特点、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遗传变异、微生物的生态、及其相互关系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的基本生物学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专业所涉及的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微生物在环境工程污染治理技术中的地位与作用,为后续课程及从事本专业的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为后续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环境工程见习和毕业设计提供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为本专业工程实践一级和二级项目开展提供微生物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的指导。

三、培养目标与标准

通过《环境工程微生物》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保领域常见的微生物种类、分解和转化污染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将来生物法处理废物的工程设计打下坚实的微生物学基础。

本课程具体完成培养方案中以下指标,重点完成指标1.1.2、2.1.1、2.1.5。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教学要求

1.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

1.2 核心工程基础知识

1.1.2掌握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

I、T

2.个人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2.1 工程推理和解决问题

2.1.1认识环境问题和系统表述问题能力

2.1.5发现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或建议

T、U

4.企业和社会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系统

4.1 外部和社会环境

4.1.1工程师的角色和责任4.1.2 工程界对社会的影响

I

注:该表所列指标可对照培养方案中所列指标来解释。I:介绍,指从教、学活动中、从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多种信息渠道获得知识,侧重知识的获取,没有实训要求。T:讲授,指教、学活动中由教师引导开展的基础测试或练习,匹配有课程讨论、课后研讨等环节。U:运用,指以学生为主导,通过实练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匹配有课程的三级项目或其它实践环节。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章标题

章节主要内容(知识点)

重点、难点提要

学时

其他说明

第1章

绪论

1、微生物的概述

重点: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2

讲授

2、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第2章

原核微生物

1、细菌

重点:细菌(细胞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理解细菌的培养特征;细菌的染色原理、方法;

难点:细菌的染色原理、方法

2

讲授、自学

2、放线菌

3、蓝细菌

1

4、古细菌

第3章

真核微生物

1、真菌(酵母菌、霉菌)

重点:环保领域常见酵母菌和霉菌的种类及特性;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以及藻类在环保领域中的作用

1

讲授

2、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

1

3、藻类

1

第4章

微生物的营养与环境工程

1、微生物的营养及其生理功能

重点和难点:微生物的营养、生理功能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重点:培养基的制备和类型

1

讲授、讨论

2、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1

3、培养基的制备和类型

1

4、营养物质的吸收

1

第5章

微生物的代谢与环境工程

1、微生物的酶与酶促反应

重点:微生物的酶与酶促反应;微生物的分解代谢与环境工程

难点:酶促反应动力学;微生物的分解代谢与环境工程

2

讲授

2、酶的种类与命名

3、酶促反应动力学

1

4、微生物的分解代谢与环境工程

2

5、微生物的合成代谢与环境工程

1

第6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环境工程

1、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概念

重点:微生物群体生长的特点及其在环境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1

讲授

2、微生物的群体生长与环境工程

2

3、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

1

第7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工程

1、微生物的遗传

重点:微生物的遗传物质——DNA的复制、变性与复性;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工程

1

讲授、讨论

2、微生物的遗传与环境工程

1

3、微生物的变异

1

4、微生物变异与环境工程

第8章

微生物的生态分布及物质循环

1、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

重点:碳素循环;氮素循环

1

讲授、自学

2、碳素循环

1

3、氮素循环

1

4、硫素循环、磷素循环

1

第9章

微生物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1、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和应用

重点: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

2

讲授、自学

2、微生物新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概述

1

五、学业考核

考核环节

考核内容及方式

百分比

平时考核

1、学习纪律和作业完成情况

2、学习环节考察:包含课堂讨论、课堂回答问题等。

20%

期末考核

闭卷考试,范围以教学大纲中理论教学部分的课程内容为考试重点。

80%

上一条:《现代天气预报业务系统实验》教学大纲 下一条:《气象雷达实习》实践教学大纲

关闭